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伽達默爾倫理思想研究

  • 作者:胡傳順
  • 出版社:上海人民
  • ISBN:9787208153622
  • 出版日期:2018/11/01
  • 裝幀:平裝
  • 頁數:301
人民幣:RMB 5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伽達默爾的釋義學是整體性的哲學,探究其倫理學實際上就是探究釋義學的倫理學或者倫理學的釋義學意義,也就必然涉及倫理學與釋義學的關係問題。對伽達默爾來說,倫理學實際上是他存在論釋義學結構的一部分。那麼,我們的探究實際上也就同時是探究釋義學的結構問題。伽達默爾以語言為主線實現了釋義學轉向存在論釋義學,對釋義學結構的探究在本文中就表現為對伽達默爾釋義學的形而上學機制的探究。這樣,我們可以把伽達默爾與對其影響深遠的老師海德格爾的思想區別開來,而突出伽達默爾哲學的創造性。
    胡傳順著的《伽達默爾倫理思想研究》首先從伽達默爾釋義學的角度分析其對倫理學的困境與出路的一般性考察。我們把這些考察概括為哲學倫理學與「應用倫理學」的對立、存在論與價值論的對立、倫理之知與倫理之行的對立以及反思與ethos的對立,並最終表現為真理與方法的對立。這樣做的目的在於使得我們能夠擺脫各種關於倫理學的規定,從而可以直接面對原初的倫理學或ethos。這就為探究釋義學的倫理學提供了基礎即存在論釋義學的倫理學或哲學倫理學的可能性。同時,這也為我們進一步探究釋義學的倫理學提供了所需要進一步解決的問題域。
    談到原初倫理學,首先進入我們視線的就是蘇格拉底的哲學。伽達默爾在研究蘇格拉底的兩個哲學命題即「認識你自己」和「美德即知識」中,發現柏拉圖完成了把蘇格拉底的哲學轉向邏各斯哲學的過程,而亞里士多德延續了他們的過程確立了邏各斯與倫理學(ethos)的共存。這樣,原初的倫理學實際上就是自識的知識,這種知識的實現只有在邏各斯(言說)中實現。在伽達默爾看來,這條線索延伸到黑格爾的哲學。黑格爾的自我意識到理性、絕對的環節實際上就是希臘人的邏各斯一努斯(logos-nous)哲學結構的延伸。亞里士多德的動力因即nous,柏拉圖《菲萊布篇》中原因或理由即為nous。這樣,伽達默爾所理解的形而上學的機制就具有了初步的形式即logos-nous-ethos的哲學,而這與海德格爾對西方形而上學機制的判定即存在一神一邏輯學機制在內容上已經明顯不同。當然,也正是黑格爾邏各斯的邏輯學引起了伽達默爾的質疑。邏各斯之為語言即言說是自然語言,而不是黑格爾的邏輯學的概念體系或抽象語言。黑格爾的抽象語言辯證法也就成為伽達默爾所要解決的問題之一。而語言成為伽達默爾存在論釋義學的主導問題就得以理解。語言的內在結構在釋義學中成為意義與語詞的結構即邏各斯與努斯的結構,辯證法在釋義學中則成為問答邏輯辯證法,ethos或生存(Existenz)在伽達默爾的釋義學中成為海德格爾的事實性釋義學之「事實」以及現象學之「面向事實本身」之事實,釋義學形而上學機制也就具有了初步的logos-nous-ethos形式,我們這裡只能先稱之為形式上的、邏輯上的形而上學機制。
    要在實質意義或本質意義上解決伽達默爾形而上學機制問題,我們還需要進一步探究存在論之存在本身的意義、ethos之本質及其目標善的問題、對話辯證法的本質特徵以及它們之間的內在關聯等等問題。文章從亞里士多德對柏拉圖的理念和善的批判著手,揭示了亞里士多德和柏拉圖之間的根本性分歧在於善自身與實踐之善的關係。伽達默爾對他們的哲學進行意向性分析,最終認為在實踐哲學與形而上學的關係上兩者是一致的即形而上學始終需要在實踐哲學中得以實現。伽達默爾是通過柏拉圖的最高學說辯證法化解了亞里士多德對柏拉圖的根本性批判即善的理念無實踐性。對柏拉圖哲學的解讀也成為伽達默爾與海德格爾之間的根本性分歧。伽達默爾對柏拉圖《菲萊布篇》的現象學分析則進一步論證了辯證法就是倫理學以及存在與善之基礎結構的內在統一性。由此,ethos就不僅僅在形式上與邏各斯共存,ethos更進一步成為存在的生成論根源即自我的行為舉止。ethos在實質意義上就是原初的倫理學,而辯證法之所以是倫理學則在於它與把握ethos的phronesis具有相同的能力,辯證法的學說也就是ethos的學說。存在的顯現和善的創造只有在ethos之運動中才得以實現。伽達默爾的釋義學形而上學機制即logos-nous-ethos最終成為統一體。這種統一結構實際上就是光的形而上學與善的形而上學的結合,在伽達默爾的哲學釋義學中就表現為語言與倫理學的統一結構。倫理學的釋義學意義由此得以彰顯。
    伽達默爾提出的釋義學是實踐哲學也就有了基礎,釋義學就是事實性釋義學或ethos這種事實釋義學,它是形而上學與實踐哲學的結合。實踐理性把釋義學與傳統實踐哲學的結構模式聯繫起來,但是也與傳統實踐哲學有著本質的不同。康德的形式主義與亞里士多德的德性倫理學的結合是伽達默爾的必然選擇。這種結合的釋義學的實踐哲學在伽達默爾看來是精神科學的基本模式。當然,釋義學的實踐哲學也必然需要面臨當今世界的ethos現象。伽達默爾由此對當今社會進行了深入的分析,認為當今的實踐是自我異化的實踐,唯有恢復希臘人所重視的友愛方能真正實現人類的共在,即在以友愛為基礎的團結中活動。最後,作為中國學人,思考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國社會的ethos現象是理所當然的事情。當然,這裡並不是提出一種恰當的「中國模式」,而是期望中國哲學的實踐模式能夠得以恢復。友愛政治哲學的提出還只是一種理想主義者的理想。

作者介紹
胡傳順
    胡傳順,江西彭澤人,2011年畢業於復旦大學哲學學院,外國哲學專業博士,師從黃頌傑先生。先後為江西師範大學哲學系、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德國哲學、德國古典哲學與馬克思哲學、新名學與西方哲學比較研究。

目錄

內容摘要
導論
    一、研究綜述及選題意義
    二、論證的問題思路
第一章  對倫理學困境與出路的釋義學考察
第二章  倫理學、自識與邏各斯
  第一節  蘇格拉底的命題
  第二節  黑格爾的自我意識與邏輯學
    一、自我意識的辯證法
    二、邏輯學與語言
  第三節  釋義學、理解與語言
    一、理解與自我理解
    二、語言顯現存在
第三章  倫理學、善與辯證法
  第一節  伽達默爾對亞里士多德和柏拉圖爭論的分析
    一、亞里士多德對理念論的批判及Ousia論證
    二、柏拉圖的自我批判與善的理念
    三、伽達默爾的論斷
  第二節  善與辯證法——《菲萊布篇》的現象學分析
    一、何謂辯證倫理學
    二、《菲萊布篇》的四種存在學說
    三、善的基礎存在論結構
  第三節  存在論釋義學與善
第四章  Phronesis與道德-實踐哲學
  第一節  亞里士多德的Phronesis與康德的純粹實踐理性
  第二節  實踐理性、釋義學與實踐哲學
  第三節  友愛與道德-實踐哲學
第五章  實踐哲學與中國哲學的路途
    一、全球化與共識
    二、「中國模式」的反思與參與
    三、友愛政治哲學何以可能
參考文獻
致謝
附錄
  論實踐哲學的三次變革——從亞里士多德、康德到馬克思
  新名學研究之洞識、疑難和展望——關於苟東鋒名學新觀點的釋義學考察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