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地方社會城市記憶與非遺傳承--佛山行通濟民俗及其變遷

  • 作者:陳恩維
  • 出版社:人民
  • ISBN:9787010186122
  • 出版日期:2018/02/01
  • 裝幀:平裝
  • 頁數:273
人民幣:RMB 63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行通濟」民俗,是廣東佛山的一項古老的「過橋」民俗。它是佛山人把對於丁財、安全、福祉、秩序的希求,與地方信仰系統、空間布局、地方歷史人物、標誌性事件和地標景觀,巧妙地交織在一起,並且以豐富的儀式、生動的細節、關鍵的節點和必要的禁忌來加以強化而形成的文化記憶。陳恩維著的《地方社會城市記憶與非遺傳承--佛山行通濟民俗及其變遷》將「行通濟」民俗置於佛山歷史、空間和社會的變化之中,在地方社會的視野下理解「行通濟」民俗儀式細節的生成和發展;在城市記憶形成構成中深度闡述「行通濟」民俗的文化認同功能及其形成過程;在非遺語境中總結並反思當代「行通濟」民俗的保護和傳承實踐。這將有利於拓展深化當前的民俗學研究,推動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傳承實踐。

作者介紹
陳恩維
    陳恩維(1975一),湖南汨羅人,博士。現為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國際漢學研究中心主任、中文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主持國家、省部級科研項目6項,出版專著3種,在《文學遺產》《文藝理論研究》《民俗研究》等刊物發表論文90余篇。主要從事古代文學、非物質文化遺產和國際漢學研究。

目錄
引言
第一章 「行通濟」民俗的傳統儀式
  第一節 「行通濟」的儀式細節
  第二節 「行通濟」的行走路線
  第三節 「行通濟」的信仰系統
  第四節 「行通濟」的時間選擇
第二章 「行通濟」民俗與佛山地方空間
  第一節 汾水實通運要津
  第二節 新涌為商賈財源
  第三節 存院圍為鎮之命脈
  第四節 橋亭鋪由村而鋪
  第五節 佛山的現代轉型
第三章 通濟橋與佛山地方社會
  第一節 霍氏家族與通濟橋
  第二節 細巷李家與通濟橋
  第三節 僑寓家族與通濟橋
  第四節 地方政府與通濟橋
第四章 作為記憶之場的通濟橋
  第一節 通濟橋的場所重建
  第二節 通濟橋的記憶框架
  第三節 通濟橋的文學敘事
  第四節 通濟橋的記憶功能
第五章 「行通濟」民俗的文化淵源
  第一節 正月十六與耗磨日
  第二節 「走百病」與「過橋」
  第三節 「過橋」與元宵「開燈」
  第四節 「放偷」與「采青」
第六章 「行通濟」民俗的地方特色
  第一節 買生菜
  第二節 扯燈帶
  第三節 九出十三歸
  第四節 「行通濟,無閉翳」
  第五節 「行通濟」的形成時間
第七章 「行通濟」民俗的儀式流變
  第一節 「行通濟」的時間變化
  第二節 「行通濟」的儀式變化
  第三節 「行通濟」的路線調整
第八章 「行通濟」民俗的內涵變遷
  第一節 「行通濟」的求子內涵
  第二節 「行通濟」的求財內涵
  第三節 「行通濟」的慈善內涵
  第四節 「行通濟」文化功能的變遷
第九章 「行通濟」民俗的當代傳承
  第一節 「行通濟」民俗的參與狀況
  第二節 參與者對「行通濟」的認識與評價
  第三節 「行通濟」民俗的傳承特點
  第四節 「行通濟」民俗的傳承對策
第十章 「行通濟」民俗的文化修復
  第一節 從空間修復到文化修復
  第二節 從社區傳承到公共參與

  第三節 地方形象與時代精神
  第四節 記憶再現與傳統重構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